一、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已就核心竞争力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行业风险、宏观环境风险及其他重大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揭示,敬请查阅。
五、 公司负责人胡智勇、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贺琬株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吕敏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十一、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VEICHI ELECTRIC (INDIA) PRIVATE LIMITED,系本公司 全资子公司
,中国工控网是中国工业控制及自 动化领域网络传媒的开创者、领导者。中国工控网立足自动 化、跨越行业,基于网络、依托立体媒介,秉承复合市场知 识和先进营销理念,是业内知名的咨询、资讯综合传媒,为 相关行业跨国集团及本土供应商提供工业自动化、数字化、 信息化及智能制造生态服务。
Human Machine Interface,即人机接口,也叫人机界面。
即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 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 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
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 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一 种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
Input terminal和 output terminal,指输入和输出端子
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 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 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现场总线的种 类较多,如 ProfiBus、CAN、RS-485等。
以物体的位移、角度、速度为控制量组成的能够跟踪目标任 意位置变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在运动控制系统中发出控制指令的装置,可实现机械运动精 确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加速度控制、转矩或力的控制。
一种遵循磁阻最小路径闭合原理,通过转子在不同位置引起 的磁阻变化产生磁拉力(即磁阻转矩)驱动电动机旋转的新 型的交流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效率高、调速 范围广、成本较低等优点。
直接驱动式电机的简称,主要指电机在驱动负载时,不需经过 传动装置(如传动皮带等)。
LCL滤波器为三阶滤波器,对高次谐波有着很强的抑制能力, 其内部包含两个电感,在总电感量与 L型滤波器相同时,其 输出的电流谐波畸变率更小。
在织机上通过压电或光电原理判断纬纱是否有断,在极短时 间内反应并通知织机刹车,以减少损耗、次品的产生。
最大转矩电压/电流比控制。是以最小电压/电流产生最大转 矩的控制方法,主要用于凸极电机控制。
通过改变各并联变换器的电压源特性(使特性变软)或改变电 压源的幅值,使各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均衡。
一种交流电机的控制方法,通过将交流电机的励磁电流和力 矩电流解耦,实现分别控制交流电机的磁通和输出转矩。
伺服三环控制系统的电流控制环路。根据电流、速度、位置 指令和电流、速度、位置反馈做闭环调节,实现电机反馈电 流、速度、位置准确、实现准确定位。
火狐电竞下载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 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 的能力。
Pulse width Modulation,即脉冲宽度调制,指代一种利用微 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有效控制的技术。
是一种架构在控制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上的高层通信协议,包括通信子协议及设备子协议,常在嵌 入式系统中使用,也是工业控制常用到的一种现场总线。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一种制造业 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
MECHATROLINK协会开发的第二、三代现场总线进行数据收发,通讯波特率为 10Mbps,M3使用 以太网进行数据收发,通讯波特率为 100Mbps,主要用于机 床总线通讯上。
新一代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自动化总线标准、用于解决工 业控制及数据采集领域数据传输实时性的最新技术。
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即将元器件焊接到 PCB空板上 后形成的线路板。
1、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41.81%,主要原因系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和性能,凭借质量优势、服务优势,获得了竞争优势,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动力,产品的高性能、高品质及合理的定价策略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各产品线营业收入规模均实现增长;从销售区域来看,公司抓住市场机遇,海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了 173.88%的增长。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 35.59%,主要原因系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同时公司通过持续强化供应链整合、控制采购成本等精细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实现了降本增效,相关利润指标较上年稳步增长。
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 63.83%,主要原因系: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减少了 1,379.85万元所致。
4、剔除股份支付的因素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207.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0.76%,主要原因系本期股份支付较上年同期增加 481.70万元所致。
5、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 34.09%,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 2,804.46万元所致。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 除外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 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 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 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 主营业务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主营业务为变频器、伺服及控制系统 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矿用设备、起重、高效能源、 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电液伺服、印刷包装、石油化工等行业。公司产品的终端用户数量众多, 行业分布广泛,包含国内外知名企业。 公司紧贴市场需求,保持强劲的研发力度,陆续推出功能更强、质量更优和效率更高的新产 品。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2022年荣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AAA),获评 2022年度 运动控制领域用户满意品牌、2022“金梧桐”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苏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头 雁企业、2023年公司获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标杆工厂类)、苏州民营企业创新 100 强。 2、 主要产品 公司的产品种类丰富,包括 0.4kW至 5,600kW的变频器、50W至 200kW的伺服系统、控制 系统包含运动控制器及 PLC等。 (1)变频器
公司研制生产的变频器产品主要分为通用变频器和行业专机,其中,通用变频器主要包含AC830、AC810、AC800、AC500、AC330、AC320、AC310、AC300、AC200、AC70、AC12、AC10、AC01、V680、ACH200等系列,电压等级涵盖 220V至 10,000V交流电,功率范围涵盖0.4kW至 5,600kW;变频器行业专机包括施工升降机一体机、塔机一体机、矿用隔爆变频器机芯、空压机一体化驱动器、光伏扬水逆变器、碳化硅专用驱动器、暖通专用变频柜等。变频器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矿用设备、轨道交通、高效能源、智能装备、压缩机、建材、冶金、市政、石油、暖通空调、物流仓储、化工等多个国民经济行业。
公司研制生产的伺服系统包括通用伺服系统和行业专机,其中,通用伺服系统主要有 SD100、SD700、SD710和 SD780系列,电压等级涵盖 48VDC、220VAC、380VAC,功率范围涵盖 50W至 200kW;行业专机产品有 SD500、SD650、EHS100系列;伺服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床、纺织机械、印刷包装、木工机械、机器人/机械手、电子设备、光伏等各种行业。
公司研制生产的控制系统产品主要包含PLC和运动控制器产品,其中,PLC产品主要为VC5、VC3、VC1S小型 PLC系列。IO产品主要包括 VM-RTU-ECT系列、VM-RTU-PN系列等工业总线远程 IO。控制系统产品主要和伺服系统、变频器产品形成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主要运用于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印刷包装、食品包装、木工机械、机器人/机械手、电子设备、光伏等各种行业。
纺织化纤、起重、矿用设备、高 效能源、智能装备、塑料机械、 建材、印刷包装、冶金、石油、 化工
矿山设备—矿井提升机、皮带机、 采煤机、乳化液泵、刮板机、矿 用风机等
机床、印刷包装、纺织机械、木 工机械、机器人/机械手、电子设 备、光伏等
机床、印刷包装、纺织机械、木 工机械、机器人/机械手、电子设 备、光伏等
公司主要从事变频器、伺服及控制系统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 为制造业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及其下游制造工厂提供工控产品实现收入及盈利。公司的总体业务流 程如下图所示: 2、采购模式
采购履行部负责以销售预测和客户订单为基础,依据 PMC部物料需求计划,履行原材料采购及相关具体合同执行事宜。
供应商开发部负责对公司供应商进行开发,认证,维护,绩效管理,商务谈判等事宜,以确保公司供应体系供应安全并持续具有行业竞争力。
公司具备完备的生产加工体系和适应业务需求的生产组织方式。公司采用备货生产和订单式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少量零部件的非核心加工工序采用外协加工辅助。
公司产品硬件部分由众多原材料、零部件加工而成,涉及多道不同工序,公司自原材料采购后主要生产工序涉及的 PCBA生产、钣金生产、整机装配、软件烧录、老化测试等环节均自主生产加工。
从生产组织方式来看,公司对于销量较大的常售型号产品采用备货式生产来应对客户普遍较短的供货期需求,保持常售型号产品的合理库存和周转需求。公司物控部在合理考虑公司产能的基础上,根据公司商务部门提供的有效订单和各类产品销售的淡旺季特点编制生产计划。在生产管理方面,对于常售型号产品,公司结合月度平均销量和库存情况制定排单计划,保持销量较大的产品维持合理库存。
对于各月订单数量不固定或存在一些定制化需求的产品,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在收到客户订单后随即组织生产活动。公司通过协调供应链中心内部,计划物控、采购、生产、物流系统,相互配合,及时地生产并交付出客户所需的各型号产品。因此,公司的生产线能够适应下游客户数量众多,订单批次多、批量小的情况。
公司少量零部件及配件的常规加工工序采用外协加工模式,主要外协加工工序为机箱外壳表面喷涂及电镀处理和线材加工等。此类少量非核心加工工序委外加工,可以使公司减少成本投入,将有限的资源与精力集中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核心工序。公司通过询价和商务谈判确定供应商,委托加工供应商按照公司技术要求来件加工,根据加工数量核算加工费。
区域销售侧重于区域客户的开发和维护,主要通过区域经销商进行销售。公司在国内多个主要城市设立常驻业务和技术服务团队,在海外成立了印度子公司,并拥有苏州、东莞、石家庄、郑州、印度 5个仓储中心,截至 2023年 6月,国内共有 248个经销商,国外共有 41个经销商。
公司与经销商之间的合作模式属于买断式销售。经销商收到产品确认无质量问题后的签收即视为对产品控制权的转移,经销商承担与产品相关的风险和收益,双方定期就产品数量、型号、价格等进行对账确认,经销商对外销售产品的价格由其自主决定,实际售价与采购价之间的差额归经销商所有。除产品质量问题之外,公司一般不接受客户进行退换货。
行业销售侧重于各行业的客户开发和维护,主要针对各行业大客户进行直销。深入了解行业客户的特点与需求,提供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的行业销售聚焦于光伏、纺织、起重、高效能源、轨道交通、矿山机械、智能装备、塑料机械、印刷包装、石油化工等行业。
公司建成了辐射全国及海外的营销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为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与客户主要采取月度结算的模式,根据合作客户的不同等级,信用期在 30至 90天。公司主要的结算方式有银行转账、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及信用证。
面对工业自动化下游应用行业广、地域分散,生产工艺和应用环境差异较大,产品种类丰富、需求多样性、个性化的特征,公司研发采用矩阵式组织架构和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具体研发模式分为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应用开发三类。
技术开发由研发中心平台部门主导,集中资深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小组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软件、硬件、结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突破。同时还实时跟踪国内外行业内技术发展动向,随时掌握行业当前技术水平,通过对前瞻性技术方向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点进行专项攻关,在技术攻关过程中鼓励攻关人员对基础技术深层次理解和挖掘,突破传统箍束,大胆创新,形成技术储备,输送至产品开发团队实现产品化。此外,技术小组还承担着对公司目前拥有技术进行分类整合工作,持续完善公司公共技术平台,为产品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公司的产品开发由产品线主导,采用矩阵式管理,整合营销、研发、供应链等资源,打破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孤岛,高效开展产品研发工作。
产品立项阶段产品经理对接市场与客户,研究制定市场及产品竞争策略,同时带领研发人员深入应用场景,了解工艺特点及变化趋势,并将需求分析整理后提交集成开发项目组实施;集成开发经理带领项目组成员进行软件、硬件及结构设计及样机验证,由中试部门进行实验室内部和现场设备严格测试,经评审合格后转小批量试产,工艺开发工程师组织供应链进行新产品试产,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及生产测试设备,最终量产;产品质量工程师进行器件质量认定和失效分析,开发新的质量检测方法和验证,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公司正是通过研发、供应链和营销各环节的紧密结合和高效运行,打造了高质量的产品。
应用开发以行业为主线,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目标,应用开发工程师深入工业现场了解细分行业设备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将公司产品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开发出差异化具有竞争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帮助客户在该细分行业内取得竞争优势。
工业自动化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自动控制、自动调整装置,用以代替人工操纵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加工生产的趋势,工业生产通过自动化可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提升质量、
应用核心是各类工业自 、步进系统、传感器及 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 纺织、风电、起重、塑 制系统包含的细分产品 分类如下:
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含伺服电机、直驱电机等)、 阀门、气动或液动元件等
我国工业自动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步的,整体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发展路径上看, 大部分企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和各种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 应用;也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与外商合作合资生产工控产品。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 和应用实践,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根据中国工控网相关资料, 2021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和服务整体市场规模约为 2,530亿元,2022年达到约 2,611亿元,同 比增长约 3.20%,未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图表:2017-2022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
近些年,我国政府制定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引导和支持作用,国产品牌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市场份额自2009年的24.8%逐渐增长到2022年的43.7%,工控行业正进入一个国产品牌全面替代进口品牌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高。
图表:2009-2022年工业自动化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
在变频器诞生之前,由于无法自由地调节电机转速,传统机械不得不增加大量的辅助配件以满足一定的运动要求,这不仅增加了整体系统的复杂性与成本,还限制了设备的性能和发展空间,因此推出简单而高效的电机调速技术就成为了一项迫切的需求,变频器正是基于这个需求而产生的。此后随着变频器元器件、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变频器的性能不断提升,在此期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电子元器件生产和电子技术的优势,迅速抢占市场。
目前全球工控行业低压变频器市场主要可以分为欧美系和日系两大派别,欧美系代表厂家包括西门子、ABB、施耐德等,日系代表厂家则是安川电机、三菱电机、富士电机等。欧美厂家的擅长领域为大型自动化系统,日系厂家则更加擅长小型自动化系统。在大型工程电气传动领域,欧美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高,而在小型机械的设备制造领域,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较大。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产变频器生产厂商在吸收国外变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品性能持续增强,使得国产低压变频器生产企业能够逐步抢占外资品牌的市场,市场份额也得到了快速持续提升。
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1年和 2022年,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分别达到约 283亿元和约 2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9.92%和 2.47%。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逐渐恢复,智能制造带来产业链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游制造业投资信心有望持续回升,低压变频器市场将回归稳定增长,预计 2025年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34.81亿元,增速趋于平稳。
伺服技术可以实现以小功率指令信号去控制大功率负载以及在没有机械连接的情况下为实现由近端输入轴同步控制远端输出轴并跟踪电信号的目的,最早应用于军事需求,例如军事船舶的自动驾驶、火炮的控制发射以及飞船与导弹的制导。后来,伺服技术被逐步应用于民用工业,如自动机床、针式打印机等,但由于其存在发热大、不易维修等缺点,应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随着电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日益成熟,性能和成本更具优势的交流伺服系统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在行业发展期间涌现出松下电器、安川电机、三菱电机、西门子等知名品牌,并经过数十年积累逐步成为伺服系统市场的领先企业。
我国伺服系统起步较晚,最初也是用于国防军工,自 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中高端制造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生产制造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需要使用伺服系统来实现产品制造高质量和高精度的目的,这一需求促使国内伺服系统市场快速增长。国内厂商纷纷开始民用伺服系统的研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举措,国内厂商自主研发的伺服系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产伺服系统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2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 206亿元,受宏观环境波动影响,较 2021年略有下滑。
伴随着我国智能制造的推进,高端制造行业对工控设备的加工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等要求不断提升,作为工控产品核心部件的伺服系统,其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预计 2025年伺服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35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4.49%,增速趋于稳定。
工业自动化行业包含的产品种类众多,分别有驱动类、控制类、运动控制类、反馈类、执行机构等多种类别,上游主要为晶体管及 IGBT模块、电容、结构件、钣金件、处理器及存储器、PCB、磁性器件、低压电器、连接器、光电、风机、传感器、电阻、编码器、开关等基础材料,市场供应充足。除少许高端半导体器件外,其他主要配件国产化程度非常高,数量相对较多,配套能力较强,可供选择范围广泛,本行业对其议价能力较强。上业的技术进步、价格降低可促进工业自动化行业产品升级及降低生产成本。
工业自动化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同领域之间的产品差异显著,同一领域不同客户对同类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需要根据客户的工艺及技术要求的变化,不断地更新产品设计,产品种类繁多,工艺复杂、专业性强。因此,针对通用化、标准化的产品需求,自动化厂商一般采用备货式生产,并以经销销售为主;而针对定制化、非标准化的产品需求,自动化厂商则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经销+直销”并行的销售模式。
变频器、伺服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由于集成度高,不同元器件之间间隔距离近,需要承受电压和电流以及外界恶劣的运行环境,因此产品设计和工艺实现需要考虑绝缘、耐压、散热、抗干扰、电磁兼容性等诸多因素,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涉及多学科知识,大批量生产出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的产品,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对生产工艺、元器件特性和制造水平进行持续提升。新进入者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经过长期使用和严苛环境检验,才能逐步被用户认可,市场进入门槛较高。
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 行业重要的供应商之 1,887.50万元、90,599. 806.02万元和 10,501. 。根据中国工控网统 第十一,伺服系统市 器领域 统计数据,同行业可
情况 一。2020年度至 2023年 0万元和 62,453.52万元, 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 计数据,2022年末,公司 份额已增长至 0.93%。具 比公司在低压变频器领域
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2年度中国伺服系统整体市场规模为 206亿元,公司伺服系统业务收入约为 1.92亿元,对应市场占有率约为 0.93%。伺服系统产品作为公司成长型业务,近年来表现尤为出色,公司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变频器的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变频器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和材料被应用在变频器研制中,变频器产品也加快向智能化、定制化、集成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由于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变频器作为智能制造的驱动单元,也正在迈向智能化。随着市场应用领域的扩展,细分行业定制化变频器或变频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不但可以为用户提供适应性更好的控制策略,而且能降低设备的综合成本。当前国家深入贯彻“双碳”战略,节能环保需求增多,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和材料被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制中,变频器成为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等新型高效电机驱动方案的最佳选择,也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伺服系统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部件,快速响应、精准定位是伺服系统核心竞争力。随着数字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对伺服驱动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化成为伺服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芯片运算能力的提升、电机控制算法的优化、编码器技术的升级,为伺服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基础。随着国内对大规模分布式控制装置的需求增加,伺服系统网络化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总线型伺服是实现工业物联网的必要途径之一。具备参数记忆、故障诊断和分析、系统参数自整定、系统参数免调整等功能的智能化伺服系统会更普及。伺服电机材料及编码器技术的升级,电机能够越来越小型化,伺服系统功率密度也会越来越高。
PLC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控制核心,近年来技术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从原来的逻辑控制到运动控制、远程 IO分布式控制,再到与 IT的融合,使得 PLC应用场景上也越来越复杂。技术方面,也从单一处理器到多核的高端处理器,从单一的任务到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应用,也使得 PLC功能越来越强大,大型、中型、小型 PLC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PLC技术将成为整个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工业控制领域也会对 PLC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多功能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机器换人、人机协作成为一种趋势和共识,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和工艺更是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公司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为机器人行业提供专用伺服电机,专用伺服驱动以及一体化模组动力解决方案。产品涵盖移动机器人动力单元,通用低压伺服、低压伺服一体轮,机器人关节模组、空心杯电机、特种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部件,满足移动类、协作类、服务类机器人、人型机器人的高速、高精控制,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推动自动化业务与机器人行业的深度融合。(未完)
Copyright © 2012-2023 火狐·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