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应对好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9项专项行动,以统筹推进、协同配合,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本报特推出专栏,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政策落实、行动落地、市场趋势及技术发展,记录携手奔赴更加清洁低碳可持续未来征程中的新进展、新作为、新风貌。
我国风电、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1亿千瓦,同比增长51.6%;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新能源电力的飞速发展,在进一步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从切实落实新型电力系统建火狐电竞入口设的总体要求、力求解决近期关键问题、采用先行先试的工作方法三个方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行动方案》是国家层面关于电力系统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未来几年电力系统转型的目标和路径,标志着我国电力系统转型进入加速阶段,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广大能源企业指明了前行方向。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单位扎实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统筹协调、明确方向、夯实基础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针对“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电力系统持续发生的结构、形态、特性变化,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指导电力行业转型发展,召开新形势下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强化稳定管理、打造新型配电系统、完善新能源消纳政策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行动方案》的实施,将促使能源行业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英利能源董事长尹绪龙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行动方案》提出的9项专项行动,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具体落地抓手,必将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同时9项专项行动中有6项行动都是针对风光等新能源项目的利好举措,从电网建设、系统调节、新能源项目自身建设等内外因多个角度,力求全面解决新能源项目消纳问题,为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夯实电网基础,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相辅相成。例如,《行动方案》中的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为风光等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电网系统稳定的物理基础。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将有效降低沙戈荒大基地及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的弃光率,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为加速推动大基地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可实现新能源项目和分布式项目的科学有效管理,强化分布式资源的整体管控能力,提升新能源对电网的友好性和支撑能力。”
与此同时,《行动方案》对新能源企业也是重大利好。金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尤明杨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行动方案》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这无疑将进一步打开新能源发展空间,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进而改善新能源项目投资收益情况。但利好的同时也意味着挑战,其对新能源的并网要求、主动支撑调节能力将会更加严格,对企业的出力预测、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短期来看可能是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这将成为企业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行动方案》指出,要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选取典型性、代表性的方向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
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是一种系统化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国能建首席专家,数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明忠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大问题’是我们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对新能源接纳、消纳明显不足,特别是在西部地区造成大量弃风弃电现象,极大地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整体统筹,找到更多的‘小切口’来多维度解决‘大问题’,比如文件中提到的绿电和大宗商品的绑定,再比如储能和新能源的绑定,来解决绿电上网和绿电外送的问题。”
“如针对当今新型电力系统‘双高’这一日益凸显的特性。‘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提出优化加强电网主网架、提升新型主体涉网性能、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持续提升电能质量,这无疑对新能源装机未来的扩容和出力奠定了基础。‘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则直击当前风光新能源出力的障碍,该行动提出‘提高在运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开展新增输电通道先进技术应用,依托先进的发电、调节、控制技术,实现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此项行动的落实,将高度激发新能源装机的热情,激发行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活力。”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祝道诚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就新型储能而言,力求解决的关键问题则主要包括装备技术、应用场景、市场机制三个方面。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装备技术方面,重点推动各种储能装备综合性能尤其是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提升,发展智能化运维和调控技术,完善并网检测技术标准等。应用场景方面,需要尽快提升构网型储能、智能微电网、共享储能、车网互动、数据中心、虚拟电厂等多场景储能应用的技术成熟度,排除技术风险,优化调度模式,提高新型储能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支撑能力。市场机制方面,坚持需求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不同发展需求,完善电力价格机制,健全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结合不同应用场景的发展拓展商业模式,充分体现储能价值。”
站在新能源企业尤其是光伏行业的角度而言,当前还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发展难题。祝道诚坦言:“对内,产能出清周期较长,出清阶段产业链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较为困难,其中工商业光伏企业主身份和户用光伏业主自然人身份,都不具备独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能力,这一阻碍亟待解决。对外,海外贸易政策壁垒加码,海外市场不确定性提升,产品出口格局面临改变,也将对光伏企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针对内外两方面发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更有利于新能源企业稳定高效地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出贡献。”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源网荷储各环节统筹推进、电力行业各方面协同配合。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体系,已具备良好基础条件。但面对新能源持续快速增长,与高比例新能源消纳配套的电网系统、电力市场等环节还未做好充足准备,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合邦电力董事长罗琦认为,落实好《行动方案》,要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在于解放思想,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电网与发电企业、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都要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项目策划、产业升级、跨界协同、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实现上下协同、内外结合并形成合力,发挥示范与超越作用,能源革命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战略举措才有机会实现根本性突破。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任会平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既是技术问题,也是市场问题。在技术层面需要解决基础的风光友好并网及主动支撑技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及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交直流保护技术、经济高效的智能微电网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长时储能技术、终端储能技术、电氢耦合技术、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等;在市场层面,需要健全和完善电力市场机制,便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消化。
此外,祝道诚表示,新能源企业作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聚焦高效光伏、风电、储能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能源转换效率与系统灵活性,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加强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全链条管理,为电力系统的智慧化转型贡献力量。还要主动融入区域能源发展规划,加强行业内外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能源生态体系,与电网企业、负荷侧用户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能源变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英静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机遇,电网企业、能源企业及相关行业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找准发火狐电竞入口力点,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电网企业持续发力电网智能化改造,提升新能源接入和调度能力,深化智慧化调度体系,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能源企业应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力度,探索储能技术应用,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同时,跨界合作将成为常态,IT、通信、电动汽车等行业企业将深度参与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中,共同探索能源互联网、车网互动等新业态。
鹏辉能源总裁甄少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落实好《行动方案》要优化投融资环境,建议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手段,激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同时,也加强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和保障,降低企业的投资门槛和成本。“作为企业方,我们也将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研发项目,比如新型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等。同时,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研发能力,不仅关注当前技术的应用,也要具有前瞻性眼光,提前布局并研发前沿性储能技术,比如固态电池技术等。”
■本报记者 林水静 苏南《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8月12日 第01 版)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沿长江干流自上而下排列构成,总装机容量7169.5万千瓦,全部110台机组今年首次全开运行,助力迎峰度夏。图为湖北宜昌三峡电站外送输电线路。人民图片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应对好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9项专项行动,以统筹推进、协同配合,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本报特推出专栏,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政策落实、行动落地、市场趋势及技术发展,记录携手奔赴更加清洁低碳可持续未来征程中的新进展、新作为、新风貌。
我国风电、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1亿千瓦,同比增长51.6%;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火狐电竞入口19.9%。新能源电力的飞速发展,在进一步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带来不少挑战。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从切实落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力求解决近期关键问题、采用先行先试的工作方法三个方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行动方案》是国家层面关于电力系统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未来几年电力系统转型的目标和路径,标志着我国电力系统转型进入加速阶段,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广大能源企业指明了前行方向。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单位扎实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统筹协调、明确方向、夯实基础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针对“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电力系统持续发生的结构、形态、特性变化,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指导电力行业转型发展,召开新形势下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强化稳定管理、打造新型配电系统、完善新能源消纳政策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行动方案》的实施,将促使能源行业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英利能源董事长尹绪龙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行动方案》提出的9项专项行动,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具体落地抓手,必将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同时9项专项行动中有6项行动都是针对风光等新能源项目的利好举措,从电网建设、系统调节、新能源项目自身建设等内外因多个角度,力求全面解决新能源项目消纳问题,为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夯实电网基础,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相辅相成。例如,《行动方案》中的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为风光等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电网系统稳定的物理基础。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将有效降低沙戈荒大基地及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的弃光率,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为加速推动大基地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可实现新能源项目和分布式项目的科学有效管理,强化分布式资源的整体管控能力,提升新能源对电网的友好性和支撑能力。”
与此同时,《行动方案》对新能源企业也是重大利好。金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尤明杨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行动方案》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这无疑将进一步打开新能源发展空间,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进而改善新能源项目投资收益情况。但利好的同时也意味着挑战,其对新能源的并网要求、主动支撑调节能力将会更加严格,对企业的出力预测、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短期来看可能是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这将成为企业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行动方案》指出,要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选取典型性、代表性的方向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
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是一种系统化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国能建首席专家,数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明忠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大问题’是我们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对新能源接纳、消纳明显不足,特别是在西部地区造成大量弃风弃电现象,极大地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整体统筹,找到更多的‘小切口’来多维度解决‘大问题’,比如文件中提到的绿电和大宗商品的绑定,再比如储能和新能源的绑定,来解决绿电上网和绿电外送的问题。”
“如针对当今新型电力系统‘双高’这一日益凸显的特性。‘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提出优化加强电网主网架、提升新型主体涉网性能、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持续提升电能质量,这无疑对新能源装机未来的扩容和出力奠定了基础。‘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则直击当前风光新能源出力的障碍,该行动提出‘提高在运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开展新增输电通道先进技术应用,依托先进的发电、调节、控制技术,实现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此项行动的落实,将高度激发新能源装机的热情,激发行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活力。”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祝道诚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就新型储能而言,力求解决的关键问题则主要包括装备技术、应用场景、市场机制三个方面。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装备技术方面,重点推动各种储能装备综合性能尤其是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提升,发展智能化运维和调控技术,完善并网检测技术标准等。应用场景方面,需要尽快提升构网型储能、智能微电网、共享储能、车网互动、数据中心、虚拟电厂等多场景储能应用的技术成熟度,排除技术风险,优化调度模式,提高新型储能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支撑能力。市场机制方面,坚持需求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不同发展需求,完善电力价格机制,健全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结合不同应用场景的发展拓展商业模式,充分体现储能价值。”
站在新能源企业尤其是光伏行业的角度而言,当前还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发展难题。祝道诚坦言:“对内,产能出清周期较长,出清阶段产业链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较为困难,其中工商业光伏企业主身份和户用光伏业主自然人身份,都不具备独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能力,这一阻碍亟待解决。对外,海外贸易政策壁垒加码,海外市场不确定性提升,产品出口格局面临改变,也将对光伏企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针对内外两方面发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更有利于新能源企业稳定高效地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出贡献。”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源网荷储各环节统筹推进、电力行业各方面协同配合。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体系,已具备良好基础条件。但面对新能源持续快速增长,与高比例新能源消纳配套的电网系统、电力市场等环节还未做好充足准备,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合邦电力董事长罗琦认为,落实好《行动方案》,要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在于解放思想,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电网与发电企业、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都要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项目策划、产业升级、跨界协同、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实现上下协同、内外结合并形成合力,发挥示范与超越作用,能源革命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战略举措才有机会实现根本性突破。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任会平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既是技术问题,也是市场问题。在技术层面需要解决基础的风光友好并网及主动支撑技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及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交直流保护技术、经济高效的智能微电网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长时储能技术、终端储能技术、电氢耦合技术、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等;在市场层面,需要健全和完善电力市场机制,便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成本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消化。
此外,祝道诚表示,新能源企业作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聚焦高效光伏、风电、储能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能源转换效率与系统灵活性,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加强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全链条管理,为电力系统的智慧化转型贡献力量。还要主动融入区域能源发展规划,加强行业内外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能源生态体系,与电网企业、负荷侧用户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能源变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英静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机遇,电网企业、能源企业及相关行业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找准发力点,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电网企业持续发力电网智能化改造,提升新能源接入和调度能力,深化智慧化调度体系,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能源企业应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力度,探索储能技术应用,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同时,跨界合作将成为常态,IT、通信、电动汽车等行业企业将深度参与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中,共同探索能源互联网、车网互动等新业态。
鹏辉能源总裁甄少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落实好《行动方案》要优化投融资环境,建议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手段,激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同时,也加强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和保障,降低企业的投资门槛和成本。“作为企业方,我们也将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研发项目,比如新型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等。同时,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研发能力,不仅关注当前技术的应用,也要具有前瞻性眼光,提前布局并研发前沿性储能技术,比如固态电池技术等。”
Copyright © 2012-2023 火狐·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